2014年3月5日公布的《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4年我国将重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然而目前我国国内的城镇化速度虽然在不断加快,但短板依然存在。农民响应号召进城,却遭遇“身在城市,脚在农村”的窘境。户籍、住房保障以及医疗等问题,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本应进城享受更好环境的农民兄弟却被生活居住所困扰,如何更好地实现农村人口市民化,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从目前国情来看,就地城镇化是解决当前城镇化存在问题的根本出路。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梯次农民进城”,即农村人口向乡镇转移,乡镇人口向县城转移,县城人口向地市转移,地市人口向省城转移,省城人口向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转移等,大力发展特色中小城镇,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村人口市民化。
当前城镇化的短板,在于地方政府缺少对新型城镇化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落地模式策划。政府要通过调查研究、产业研究、政策研究等,拿出适合当地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务实发展思路,这才是战略上确保中央政府推行新型城镇化的务实接地气,才是不信手拿来、更不完全照搬某一地方的正确做法。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 ,“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 这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棚户区改造既要讲究速度,更要特色规划。不可否认,当前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纯粹是以拆为主,对此政府应该重视城市定位和城市规划工作。既要保留城市印象,留住历史文脉,又要避免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
出现新的棚户区,考验的是政府专业策划棚户区改造及城中村改造项目、市场化运营棚户区改造及城中村改造项目、平衡棚户区改造及城中村改造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再平衡的能力。用一句话总结,需要专业策划和市场化运营棚户区改造及城中村改造项目已是当务之急。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个提法很好,但重在落地。建议国家成立“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实现政府智库与民间智库携手。
“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在新型城镇化的工作践行中,建议地方政府重视当地新型城镇化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磨刀不误砍柴工,先从思想上解决新型城镇化究竟怎么做,而后下手操作将会极大地提高各方政府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推进效率,对于国内某些地方政府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盲从应该保持警醒。
可喜的是,郑州的新型城镇化已经走在国内城市的前列,已经拥有“新型城镇化新郑模式”的成功实践。在总结、推广新郑市新型城镇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各县区灵活创新,一定会创造出新型城镇化的郑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