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注定是攻坚破难的一年。一方面,中国经济面临下滑的风险,另一方面,一些影响深远的改革也亟待重新破题。经济,需要一个能撬动全局的支点,改革,也需要一把能够劈开绳结的亚历山大之剑。
中国企业家研究院认为,推进城镇化在很多方面都能起到这样一个抓手作用。
新一届领导集体曾多次强调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那么,作为中国经济的中坚,打拼在一线的企业家群体期待一个什么样的城镇化?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建议如何解决?怎样创新城市管理,提高公共治理能力?又如何增加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加快城市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每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召开之前,《中国企业家》杂志、中国企业家研究院都要就热点问题对百名企业家进行专题调研,公布调研结果,并汇集企业家建议,通过企业家代表、委员的参政议政渠道形成提案、议案,供决策部门参考。《中国企业家》希望在“两会”这样一个公共平台上代表企业家群体发出最强声音。
2012年,两会调查主题为“呼唤大规模减税”,2013年主题为“企业需要怎样的政府”。2014年,选定的调查主题为“企业家期待怎样的城镇化”。
参与2014年两会调查的百名企业家,既有执掌上百亿资产的大型企业负责人,也有拥有新商业模式的新兴企业的创业者。调查样本中,72%受调查企业为民营企业,61%营收规模在5000万-10亿之间(更详细调查样本分布见注1),因此本次调查结果集中反映了那些还在成长中的民营企业对城镇化这一重大命题的观点和建议,他们和伴随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服务消费升级密切相关,也最期待从新型城镇化中受益。
企业家认为目前城镇化速度适宜,更看重城镇化在推动城乡二元结构转变、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过去三十年,中国出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城镇化,国家统计局公布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3.73%,数亿人从农村迁移到城镇。这样急剧的城镇化对经济、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那么企业家认为这样的城镇化速度是否适宜,是否有进一步提速的必要?
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41%的企业家认为目前的城镇化速度适宜,另有43.6%认为应当适当提速,合计超过八成的企业家认为中国目前的城镇化速度基本合适。如果再加上选择应该大力提速的一成企业家,绝大多数企业家对当前的城镇化进程持积极态度。
城镇化如果缺乏规划就有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拉美和南亚一些特大城市出现的城市贫民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中国的城镇化应当选择什么样的路径,统计显示,41%的企业家建议发展中等城市,33.3%认为应该发展小城镇,仅有个别企业家选择发展超大城市,这说明,政府确定的城镇化路径——“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与企业家群体的观点一致。
城镇化不可避免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谁是这一进程的主导者,谁又将从中获取最大的收益?受调查的企业家们认为,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来自政府,近三分之二选择这一选项,而城镇化的主要受益者,选择农民的占46.2%,而选择政府和开发商的则分别占35.9%和43.6%。城镇化进程中,避免利益过度集中到政府和开发商,应该是制定城镇化推进实施细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中国的城镇化究竟以什么为主要目标?受调查的企业家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选项中占第一位的是“改变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加公平的分配”,占70.5%,其次是“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以城市发展促进公共管理能力的提高,带动整体社会管理提升到更高水平”,均占38.5%,而“为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防止出现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局面”仅仅排第五,为32.1%。这说明,企业家们更看重城镇化在推进经济和社会转型中所发挥的作用,而过去单纯以大规模基础建设、房地产开发为特征的城市发展模式并不被他们看好。
与此相应,企业家们希望通过新型城镇化来解决那些困扰城镇多年的痼疾,而不仅限于通过城镇化建设实现拉动GDP增长、防止经济增长下滑的短期目标。因此,企业家眼中城镇化进程中要解决的最突出问题包括公共资源分配不均(67.9%)、户籍制度改革(62.8%)、公共治理能力不足(55.1%)、环境污染加剧(51.3%),他们追求的城镇化是一个人与城市和谐发展、城市的社会管理功能日臻完善的良性局面。
企业家在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服务和消费升级中寻找机会,认为二三线城市的机会大于一线城市,一部分企业已经为此做了准备
作为经济生活中最活跃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一群,受调查的企业家对城镇化不仅有所期待,更多地则是对所在企业战略进行调整,积极寻找新型城镇化中所孕育的商业机会。
统计表明,52.6%受调查企业目前战略里已经包含了对城镇化提速的考虑,企业准备就此做相应调整。表示城镇化“与公司现有业务密切相关,公司在未来有可能获得超常规发展”的乐观者占35.9%,超过了认为“与公司现有业务关系不大,影响有限”的比例(26.9%),而表示“公司业务不符合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对公司现有业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悲观者仅为1.3%。一方面说明参与此次调查的企业构成中,符合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方向的企业所占比例较高,同样也反映了企业家更多将城镇化看成是机会的积极心态。
那么,受调查的企业家认为这一轮城镇化热潮中机会存在于何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倾向二三线城市乃至中小城镇的机会大于一线城市。为应对城镇化提速,选择将业务重心向二三线城市倾斜的企业家占33.3%,选择去发现三四线小城镇里的商业机会的占28.2%,相比之下,将业务重心向一线城市倾斜的仅为6.4%,这与调查中,企业家认为城镇化路径应以发展中小城市为主的观点相一致。调查同时显示,在具体策略上,“加大与城镇化具有相关性的现有业务力度”与“新进入城镇化过程中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行业”的比例相等,都为23.1%,企业家稳重与进取并存。
具体而言,哪些行业与新型城镇化密切相关,存在最大机会,企业家选择的前三名分别是养老医疗(52.6%)、教育培训(44.9%)、交通(44.9%),选择比例较高的还有现代物流(39.8%)、节水节能(34.6%)、地产(32.1%)和综合性购物中心(24.4%),基本都是符合消费升级的现代服务业,反映了企业家对与新型城镇化相关的产业发展方向的理解。
接受调查的企业家普遍将新型城镇化看作是中国下一阶段整体改革的一环,认为城镇化的推进相当程度上有赖于其它配套改革的进展,比如,多达62.9%的企业家认为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对城镇化影响巨大。近期,一些地方进行了农村建设用地交易方面的试点,说明与城镇化相关的各项配套改革都在稳步推进。
推进城镇化,企业家们强烈要求遵循市场化的原则,对城镇化过程中需要优先发展的产业,53.8%的企业家希望政府能够给予优惠,但与之相比,他们更希望政府能够充分信任市场机制、放开竞争(71.8%),减少审批(55.1%),期待市场成为城镇化中的决定性力量。
企业家普遍认为新型城镇化应有异于以往粗放型的城市建设,与城镇化伴随的应当是城市公共管理能力的提高,为提高此项能力,64.1%的企业家认为应优化城市规划、避免资源浪费,51.3%建议更好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手段,同时,为避免公共资源向上一级政府过度集中,应适当扩大城镇自身权力(39.7%)。在城镇信息化方面,应加大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69.2%),加快信息的联网共享(60.3%),以及建设政府的公众信息平台(53.8%)。
总之,企业家们希冀的是一个与改革协调推进,与社会发展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相一致的城镇化。
附文:
农民进城、资本下乡
——企业家对城镇化的十大政策建议
文_中国企业家研究院 关鉴
中国企业家研究院在2014年“两会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主观题,以考察企业家对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随后对部分企业家进行了面访。
受访企业家的主要建议为:
1.警惕城镇化过度由政府驱动,防止城镇化异化为新一轮房地产投资
企业家认为城镇化过度由地方政府主导容易形成房地产投资冲动,建议发挥社会中多个主体的作用,使“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样体现在城镇化建设中。
2.对城镇化进程中的利益分配,需要全盘规划、慎重决策,避免城镇化成为少数人发财致富的机会
不少受访企业家认为,新一轮城镇化缺乏实施细则,对各方利益分配应该做更深入的统筹安排。和玉复合投资创始合伙人曾玉强调,对城镇化政策还需要更周密细致的调研,使各方利益得到更好地平衡。
3.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让农民在城镇化中真正受益
企业家认为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是城镇化配套改革中最关键的一项,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农民从土地制度改革中受益。
大午集团董事长孙大午认为,由于现行土地管理办法的限制,“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缺失,农民向城市单向流动,农民可以进城、资本却不可以下乡,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加剧了两级分化和城乡差别,也形成了利益集团,城镇化阶段性的目标应该是突破既有利益格局,确立“同地同权、同房同价”,消除对农民和农村的歧视性政策。
解决城镇化后农民生计问题,有企业家提议,应当让土地成为农民的资本、股本,让他们参与到与城镇化相关企业的经营中去,而不至于成为无地农民,坐吃山空。
4.警惕城镇化过程中政府过度举债、银行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企业,挤占其它企业特别是制造类企业的生产资金
明月海藻董事长张国防建议,应当防止城镇化中,政府举债经营,银行和社会的资金也向政府部门、垄断企业以及房地产企业汇集,使得制造业更难获得资金,资金成本上升,形成连环的债务链。
5.城镇化的过程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
受访企业普遍认为,新型城镇化应该与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相一致,他们建议优化城市规划,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管理者的行政效率,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量的扩大,而应当是质的提升。
6.对符合新型城镇化方向的产业,放开竞争,充分信任市场的力量
接受调查的企业家希望政府能够对符合新型城镇化的产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但认为更重要的是政府减少审批,取消垄断,放开竞争,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7.城镇化中要包括农村城镇化,将落后的农村变成宜居的村镇
一些企业家认为,应当让农村发展为介于城市和原始农村之间的生态化村镇,其设施是城镇化的,但居民的生存状态有田园风味的,这样的城镇化建设应该农民自主。孙大午表示,“我期待的城镇化就是对乡镇或者大的村落进行改造,使它们成为街道宽敞整洁、生活服务功能齐全、宜居的小城镇。搞城镇化不如搞村镇化,一些乡镇人口已不少,改进起来有难度,而一些大的破落村庄、空心村更便于整理。将医院、学校、商场等生活服务功能、资源分流到这些村镇,鼓励分散的自然村人口集中,也可让城里人到村镇来居住,是一件利国利民、惠而不费的好事。”
8.加大对小城镇的放权,避免权力过度集中于上一级政府
企业家建议让小城镇拥有更多自主权,吸取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经验,以村规民约规范自律城镇居民,建成信用社区,社区日常事务由社员自决,建成一个传承东方文明的现代社会。
9.加强城市的合理规划,重视城市的人文积淀
要避免以往破坏性的城市开发对城市风貌和人文景观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家建议城市规划时不能像过去那样仅仅考虑经济因素,人文因素要提到更高的位置。
10.新型城镇化要充分考虑环保因素,建设绿色城市
企业家建议建设绿色资源循环城市,自然环境恶劣,再多的摩天大厦也毫无意义,天蓝水净同样是新型城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